EDVVE79465BRFREF5ECE
OKAPI 推薦
-
文/陳琡分2014年12月02日
與現任聯經出版總編輯胡金倫碰面的那天,下午他另有個約,是應邀前往某出版集團內部會議,分享他自身的編輯經驗。 身為A公司的總編輯,卻要到B同業集團分享工作心得,難道沒有「同行相忌」的競爭顧慮?「還好。這幾年,出版社之間的互動往來很頻繁,甚至連出版計畫都可以彼此敞開。」以前出版社簽下
內容簡介
深入探詢紙的意義與內涵,窮究紙的功能與類型
看似輕薄的紙張,卻承載著人類的歷史、生死與智慧……
誰說以紙書寫的璀璨文明即將告終?
在以悲愴樂曲哀悼紙的美麗與哀愁之際,
發現它竟如幽靈一般神出鬼沒、如影隨形……
「紙的末日即將來臨」?數位化時代,不時耳聞這樣的預言。周遭的一切不斷提醒我們,紙的時代就快走到了盡頭,如今電子書比實體書暢銷、電子機票取代了紙本機票、典藏資料庫也都在數位化。我們所認識的世界原是由紙構成的,但現在放眼所及之處,紙似乎都在消失中。
試想,如果全世界的紙都消失了,我們會失去什麼?在我們的世界裡,到處都是紙,除了書籍、信件和日記外,還有紙箱、名片、存摺、出生證明、圖板遊戲、鞭炮、標籤吊卡、照片、紙牌、香菸、門票和茶包等。基本上,我們就是一種紙人。我們所在乎的一切都發生在紙上,沒有紙,我們什麼都不是。沒有紙的生活,令人不敢想像;沒有紙的世界,我們將失去一切。
《紙的輓歌》是一座館藏豐富的紙博物館,全書共分12章,從造紙術、紙的原料談起,廣納地圖、鈔票、廣告、建築藍圖、紙玩具和紙上遊戲、摺紙與剪紙、二戰時期的紙,以及紙與影片、流行服飾、香菸、宗教、科學的關連。
法國哲學家德希達曾說:「今日宣告向紙道別,就像是因為學會寫字,便隨便挑了一個日子決定不再說話一樣。」桑塞姆將帶領我們一同探究紙這個由人類創造出來的絕佳材料,分析無紙化的迷思,探討人類如此依賴紙的原因和緣由,呈現出紙是如何變得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成為人類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際媒體一致讚譽
有史以來最棒的論紙之書,文章內容不僅具有淵博的學識,而且機智風趣,還以旁白口吻旁徵博引地加上許多枝節,透過種種形式來反駁我們正朝向一個無紙化世界的觀點──桑塞姆真的做到了。──《品味閱讀》(Bookmunch)
從書名開始就帶有點嬉鬧的成分,這份「輓歌」,其實是在向紙道賀,頌揚其在社會、文化和生活本身無處不在的角色……內容包羅萬象……顯示出紙如何在我們的集體意識中維持它的中樞地位……穿梭古今,跨越國際,結合學術研究的成果和真摯的情意……探討在狄更斯和達文西的生活中紙所扮演的重要功能,甚至提出安徒生的剪紙技巧高超,其剪紙作品甚至超越他的童話故事。桑塞姆提到紙鈔的偽造和紙藝拼貼,追尋從我們誕生到死亡種種文件所構成紙的軌跡,同時以親密的口吻來談紙能夠發揮的力量……提出一個愉快的論點給我們之中所有的愛書人。──《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趣味橫生……以卓越手法安排種種史實與想法。──《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普爾(Steven Poole)
深入且生動。──《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馬丁(Andrew Martin)
桑塞姆學識淵博,又有無比的熱情……遣詞用字間慧黠有趣,光是一句話,就能讓人會心一笑。──《每日電訊》(Daily Telegraph)
桑塞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撰寫這本頗具啟發性的書。──《衛報》(The Guardian),西格爾(Victoria Segal)
在這本對世界紙張的迷人調查中,我們見識到紙「短暫又永恆」的榮景,小說家桑塞姆引領我們前往虛擬的紙博館中,展開一場生動而懷舊的導覽。先從在中國發明的紙開始,一路前往阿拉伯世界再進入歐洲,接著我們又看到紙質地圖、紙幣、圖板遊戲、紙藝當然還有紙本書,這些都讓人感到驚嘆和慨嘆不已。參觀完的最後印象是,紙這門古老技術不斷在變化,而不是在消退。──《西澳大利亞 》(The West Australian)
本書精彩剖析古往今來的紙製品與各種紙質,就此來看,實際上不該說這是一份悼念紙的輓歌。這不算是本探討紙的歷史的書,感覺起來更像是一本個人手札,好比在數位化時代前的剪貼簿,隨手記下各類資訊以備未來參考。若是說有什麼能貫穿起這一連串歷史軼事和對紙張物質性的沉思,那就是紙仍然存在的想法。──《書籍論壇》(Bookforum),霍華德(Jennifer Howard)
作者介紹
伊安‧桑塞姆(Ian Sansom)
1966年出生於英國埃塞克斯,曾在牛津和劍橋做研究,並曾任劍橋大學艾曼紐爾學院研究員,目前任教於英國華威(Warwick)大學。文章常刊登於《衛報》(The Guardian)、《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每日電訊》(The Daily Telegraph)、《觀察者》(The Spectator)和《詩歌評論》(Poetry Review),在BBC廣播電台的第三台和第四台
定期主持廣播節目。
著有《嬰孩真相》(The Truth About Babies)、《環城路》(Ring Road)、廣受歡迎的「移動圖書館之謎」系列小說(A Mobile Library Mystery Series),以及近期新撰的系列作品《The County Guides to Murder Series》。
譯者簡介
王惟芬
畢業於台大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曾任職於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台大海洋所與醫學院。現為專職譯者,譯著有《難以迴避的抉擇》、《給青年科學家的信》、《氣候變遷地圖》、《鐵馬革命》、《地球降溫手冊》、《神與史帝芬霍金:究竟是誰的設計》、《普魯斯特與烏賊》、《左手、右手:探討不對稱的起源》、《蝴蝶、斑馬與胚胎》等十餘本書。另曾參與環境資訊電子報、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與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等編譯。Email:weifen.wang@gmail.com。
目錄
第一章 錯綜複雜的奇蹟:造紙術
第二章 草木中:紙的原料
第三章 行走的紙:地圖
第四章 藏書癖的受害者
第五章 裝飾地獄門:鈔票
第六章 靈魂的廣告
第七章 建設性思考:建築藍圖
第八章 祕密在於紙:藝術創作
第九章 紙玩具和紙上遊戲
第十章 完美的身心治療法:摺紙與剪紙
第十一章 身分證明:二戰時期的紙
第十二章 僅剩五頁:紙與影片、流行、香菸、宗教、科學
謝詞 紙中聖人
參考文獻 鉅細靡遺地拆解本書
序
尊重紙
歡迎光臨紙博館,本館設置宗旨是為了保存和研究紙及紙製品,館藏除了書籍、信件和日記這些理所當然的紙製品外,還包括帳簿和選票、禮盒和彩帶、繃帶和包紮用品、銀行支票和存摺、橫幅和彩旗、啤酒杯墊、出生證明、死亡證明、受洗和私生子的證明、圖板遊戲、書籤、名片、紙箱及包裝紙、菜單、收費單、票據與發票、各式圖表(航海、醫療、教育及其他類型)、捲菸紙、衣服(包含西裝、帽子、襯衫、外套、和服、工作服與防護衣等)、紙棺材、彩色繪本、紙屑、優惠券、建築用描圖紙、指甲砂銼、信封、濾紙和紗布(醫療、工業和烹飪用)、鞭炮、捕蠅紙及各種公文表格、訃聞、賀卡、明信片、風箏、地毯、燈籠和燈罩、借書證、身分證、護照、雜誌、商品目錄、報紙、地圖和地球儀、紙袋、紙杯、紙娃娃、紙花、紙鈔、紙管、全景圖、照片、紙牌、郵票、便利貼、海報、處方箋、拼圖、成績單和註冊單、砂紙、鞋盒、文具、貼紙、彩帶、標籤吊卡、標籤貼紙和門票、茶包、電話簿、壁紙和包裝紙等等。
我們居住在一個紙世界裡,少了紙,完全無法想像生活會變成怎樣,再不至少是幾乎難以揣度的。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稍微想像一下,畢竟對人類來說沒有什麼是不能想像的,這不就是古往今來的偉大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透過他們的書籍、畫作和音樂一直傳達給我們的訊息嗎?我們一直受到他們的薰陶與教化,這些內容都是表達在紙上,而我們也是透過紙或藉由紙來發揮我們的想像力。可想而知,沒有紙的世界勢必是一片死寂,了無生機。
現
在讓我們來想像一下這個無紙的世界:我們起床、梳洗一番,然後去沒有所謂衛生紙的廁所。早餐時來一碗麥片,當然是沒有包裝的;泡杯茶,沒有茶包;來點咖啡,但不用濾紙。在去火車站的路上,不會停下來買份報紙,因為沒有報紙可買。況且,我們身上根本沒有錢。好吧!也許我們會使用硬幣,成袋的硬幣,甚或是貝殼。但我們不能買樂透,也沒有口香糖,因為沒有包裝紙。也不會有火車票,甚至連火車時刻表都沒有。(我們可以假設,這只是為了好玩,有火車和火車站,有房子和辦公室,或是隨便一間工作場所,但卻沒有計畫書和進度表、沒有調查報告、沒有粗略計算、沒有藍圖、沒有專利說明 書,也沒有地圖和各式圖表。這樣的情況當然不太可能出現,但並非絕對不可能,只不過可能性微乎其微,相當於是從未拿起任何一張紙來讀寫的人還能夠讀這本書的機率。)當然,我們也不再能盯著車廂裡或是看板上的廣告,不能在咖啡店買一杯有隔熱紙套的外帶咖啡,也不再有經常弄丟、忘記帶或過期的會員卡。我們也不再寄信,因為無紙世界裡根本沒有郵局。因此,也沒有亞馬遜購物網的包裹。我們不用每天列印出電子郵件,將文件歸檔或是填寫表格,周遭也見不到熟悉的壁紙或是家人的照片,不會在桌邊貼上便利貼,或是在電腦螢幕上打出「文件」這種字眼,或是將它們存放到「文件夾」中。我們也不會在午餐時間一邊吃三明治一邊看雜誌或讀本書;沒有包裝紙的三明治會讓我們滿手油膩,卻沒有餐巾紙可擦。到了下午也沒有辦法用指甲砂銼修指甲或是補個妝,連擤鼻涕的紙巾都沒有。沒有杯子蛋糕的紙模,沒有裝蛋糕的盒子,沒有名片、帳單、銀行,沒有建築協會,沒有保險公司,也許會有一些小行業,一個小規模的政府,可能也有法律和規範。當然我們無法抽菸,沒辦法用濕紙巾擦屁股,不能包裝禮物,也無法做記號,訂正或修改功課,沒有菜單可點餐,沒有聖誕卡可送,沒有禮炮可拉,也沒有煙火可點……。
想像一下,若是全世界的紙都消失了,會失去什麼?我們會失去一切。
紙是世界的基礎
人類用紙的歷史大約有兩千年。在中國古代,紙是種罕見而珍貴的材料,一直要到十九世紀以機器取代手工造紙後,才變成一種商品,逐漸擴散開來,就像是警報和疾病一樣蔓延,同時散播著夢想和沮喪。至此,局勢才真正改變,由紙所創造的變幻莫測時代正式展開。在西方國家,一般辦公室員工每年平均用掉的紙超過一萬張。若是在美國,一個人每年的消耗量,全部算下來,大約是七百五十磅紙,這相當於是七袋水泥,或是一百五十袋糖的重量,或許還要更多。就算古代人沒有發明出紙,想必日後還是會有人發明出來,有可能是發明活字版印刷術的古騰堡(Gutenberg)吧!畢竟要是沒有紙,他那套工具也沒有任何用處。紙是人類所創造最棒的東西,不僅價格便宜、輕便耐用,還可以折疊、切割、彎曲、扭轉與上色,而且能夠用於紡織並增加防水特性,幾乎是無所不用、無所不能。可以用來造船、製衣、製作家具,就連蓋房子都沒問題。還可以當作武器、遊戲、拼圖和玩具的材料,甚至是高速火車的車輪,這些在後面幾章都會討論到。
不過上述都還只是紙的一般用途而已。在日本,會將紙裁切成旗幡,用來供奉聖地。在印度的宗教節日中,會將剪紙放置在地板上,排列出稱之為蘭古麗(rangoli)的美麗裝飾圖案,用來迎接印度神。在瑞士,會以精心雕琢的剪紙來頒布法律條文。在中國的道教或佛教喪禮上會焚燒冥紙,讓往生者一路好走,通往另一個世界。而在福爾摩斯的偵探故事中,福爾摩斯只要動動腦,嫌犯就在紙上呼之欲出。在《榮蘇號事件》(The Gloria Scott)中,華生描述道:「在一個冬天的晚上,我和我的朋友福爾摩斯坐在火爐旁,他說:『華生,這裡有幾張紙,我真的認為這值得你看一眼。』」福爾摩斯辦案時和紙之間的關連其實滿好玩的,姑且就多看一眼吧!在〈波希米亞醜聞〉(A Scandal in Bohemia)中,他光是靠著他那本《歐洲大陸地方詞典》(Continental Gazetteer)就判斷出一張重要文件的紙是在波希米亞製造的。而在《四個簽名》(The Sign of Four)中,他則是在毫無協助的情況下,迅速推論出某張紙是在「印度當地製造」的。福爾摩斯的研究論文,除了著名的〈蜜蜂文化實用手冊〉(Practical Handbook of Bee Culture)、〈各廠牌菸草灰燼解析〉(Up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Ashes of the Various Tobaccos),以及種種關於紋身、耳朵、手形和腳印追蹤,與文藝復興晚期重要作曲家拉絮斯(Orlande de Lassus,1532─1594)的經文歌與和弦的研究貢獻外,他還有許多「業餘」專才,像是破解加密文章、判斷文件日期等。在〈股票經紀人的書記員〉(The Stockbroker’s Clerk)這個事件中,他單憑一張小紙片就能判斷華生的健康狀態:
「你的便鞋是新的」,他說:「頂多只穿了幾個星期。現在這雙在我看來有些地方燒焦了。有那麼一會兒,我覺得是因為你曾經弄濕鞋子,在烘乾時燒到的。但後來我發現靠近腳背的地方有一小張圓形的紙,上面有店員的塗寫,顯然他們一定處理好弄濕的地方。那麼剩下來的可能性,就是你曾坐火爐邊,伸出腳來取暖,這種行為,即使是在這麼潮濕的六月,也很難出現在一名完全健康的男人身上。」
正是如此。
就這樣不帶感情地進行邏輯推演,或許到最後也是由紙本身來揭露一個不可思議的結論:紙是這個世界的基礎。摺紙時,會先學做一個基本形,可能是鳥形,或是青蛙形,再根據這個基本形,就可以從簡單的折疊和折痕中創造出充滿各種形狀和圖案的世界。同樣的,紙也一直是人類歷史中各種曲折起伏的基礎,從經濟、藝術、戰爭乃至於推動和平的努力,全都是透過紙上作業來進行。這是一切的基礎。
紙張不死
然而,如今周遭的一切卻不斷提醒我們,世界正朝向無紙化的狀態邁進,或者至少會摒棄某些形式的紙。環顧四周,目光所及之處,紙張都在消失。現在,我們可以在完全用不到紙的情況下,訂好機票並且完成登機報到手續。(儘管我們可能還是需要一本護照和簽證,還有一張提醒我們要將護照和簽證收到行李箱的檢查清單;而登機後,當我們看到平裝書、嘔吐袋、緊急指示、翻爛的飛行雜誌,以及擦臉的濕紙巾時還是會挺開心的。)現代人停車後可以感應付費,閱讀電子書和iPad。然而與此同時,紙的用量與日俱增:出版的書越來越多,咖啡店更是提供大量拋棄式紙杯,家家戶戶紛紛購置家用印表機。報紙上三不五時就會出現「書的末日來臨了嗎?」這樣的標題,紙在現代社會中是否還會繼續扮演一定的角色?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4771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書籍延伸內容
沒有紙的生活
內容連載
包裝紙和標籤貼紙
紙可以拿來包裹、收納、保護和存放各種物品或商品,不論是花生還是鳳梨,油漆還是細針。有了紙,我們得以運送貨物,安全地處理與儲存它們,並且制訂出複雜的倉儲和管理系統。我個人對這一切瞭若指掌,因為我曾在倫敦以舊書店聞名的查令十字路上的福伊爾(Foyl)書店工作過,那裡有一套老舊的交易系統,買書時要先到一個櫃檯領取書的帳單,接著再到另外一個櫃檯付款,最後拿著帳單副本和收據回到第一個櫃檯取書,這套辦法不是激怒顧客,就是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紙也讓我們能夠裝飾和宣傳物品與商品,比方說這本書,它的封面看起來就比實際內容更漂亮、更吸引人,如此才能以更高的價錢出售,又是一個以紙造紙的例子。
標籤可說是最簡單的一種廣告形式:資訊豐富、變化多樣,而且是最為基礎必要的,在所有類型的紙中,標籤也許是最普遍的,但內容往往是最豐富的,它的功能介於保證、符號和承諾之間。所以,就讓我們從紙標籤的廣告效益之間的關係開始看起。但是,到底要看哪些標籤呢?是要從安迪 '沃荷(Andy Warhol)轉化成藝術品的康寶濃湯標籤開始嗎?(當然,這確實代表一個有趣的小把戲,將日常生活的廉價品搖身一變,成為高檔的藝術創作,但其實畢卡索才是這種戲法的始作俑者,他的《風景海報》〔Landscape with Posters, 1912〕,便描繪出法國品牌KUB高湯和保樂酒瓶的標籤,而他的《大拍賣》〔Au Bon Marche,1913〕基本上就是由廣告拼貼而成。)還是應該要看看一九二○和三○年代的巨型行李箱標籤,透過它們可以回溯一段北美大陸旅遊黃金時期的興衰史?又或者是豪華的雪茄盒標籤?還是約會禮盒上的「吃我」標籤?啤酒、白蘭地或蘭姆酒標籤?水果標籤?帕金森氏症的糖衣錠標籤?這些五花八門的標籤林林總總,令人目眩神迷。偉大的標籤史學家奧佩(Robert Opie),之所以說他偉大,不僅因為他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的標籤史學家,還是因為他同時也是罐頭、糖果和玩具的歷史學家,一位真正的短期資料研究者。他追溯紙標籤的歷史一路回到十六世紀,進入浩瀚無垠的宇宙。他寫道:「在標籤的歷史中,用了億萬種的設計:所以最好從一個標籤開始,然後再看貼標籤的那個人。」
突如其來的疫情 無時無刻不牽動著人們的心弦 此時,居家防疫不聚集 是大多數人對抗擊疫情做出的小小貢獻 作為優秀的Duters 我們應管理好時間,充實居家生活 今天,讓我們跟隨小團兒的腳步 看一看Duters都在做些什麼呢? 勤於學習 增長知識 已經開始上網課了。Duters在家裡不忘學習科研。「待在家裡不出門,不提前返校」。只要心有學術,在家依舊可以科研。「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 ... 這個特殊的時間採用線上教學模式。變的是教學地點,不變的是教學內容,在家也要充實地度過每一天。雖然懷念校園的集體生活,但也要響應國家號召。希望疫情可以快點過去,美好的春天早日到來! ... 疫情當前,我們學習的心和老師育人的情卻沒有因為這次疫情有些許的懈怠。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也希望所有的大工學子能夠在家專心學習,不負春光。 ... 工科數學是工科想要學好的重要保證,在假期中我溫習了上學期的筆記並重新圈畫了重點,有疑問的地方也在草稿紙上進行了推算。希望可以在下學期的工數學習中更加輕鬆。為了下學期的學生會活動更好進行,我還在bilibili上自學了ps軟體。 ... 就算在家裡,我也要重複在學校的時間線,在家找回還在大工的感覺。始於被動,忠於召喚,陷于堅守。 品味書香 充實靈魂 這個假期,作為大工學子,我願意與書籍相伴。幾天下來,真的體悟良多 。在文學經典中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哲學經典中改進思維、把握規律,增強哲學思辨能力;在倫理經典中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格。Duters利用假期時間閱讀經典,豐富知識的同時陶冶性情,用經典的力量帶動自身各方面的提升。 ... 放假前看了很多知名作品改編的電影,於是這個假期我覺得讀一讀他們的原著,例如《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我總覺得,無論何種境地,任何人都可以在書里旅行。 攜手抗疫,一起強國。大工學子,讀在今朝,這個假期,我與書籍相伴,每每沉在故事的海洋中,我總是能忘記煩惱,放鬆身心,利用這個假期充實自己的靈魂,讓我收穫了很多。 ...... 響應校團委打造書香團支部的倡議,我們的班級群里每天都會有一條接一條的讀書打卡消息,以此來記錄我們讀書的印記。在打卡過程中,同學們積累了美文美句,流露出真情實感,學到了很多知識。 從科普科幻類作品到現實主義小說再到散文類作品,同學們閱讀的書籍可謂包羅萬象。每天的讀書打卡也讓同學們有了動力去讀書,並且相互分享,相互討論。 ... 放假前在圖書館借了一些書帶回家,十分慶幸自己做的這個決定。網課之餘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讓居家防疫的時間不荒廢。 積極鍛鍊 強健體魄 這個假期大家幾乎都沒有走出家門運動,「放縱」了這麼久,我終於不得不正視自己的體型!其實在家中也有很多簡單易於操作的健身動作可以嘗試,科學健身,營養飲食,Duters快快動起來! ... 宅在家,健身不能停!健康生活多運動。疫情期間不能出門,不如就進行居家健身練習吧!和家人一起做些簡單有效的動作,提高免疫力。一起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 跳繩可以說是一項全身型的運動,我們在跳繩的時候,可以鍛鍊到臀部、腰腹部、腿部等遍布全身的肌肉群。曾經有相關研究說明,15分鐘的跳繩運動,相當於慢跑30分中所帶來的熱量消耗,能達到非常不錯的減脂瘦身效果,還能有效提高我們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性。 防疫期間,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一坐就是一整天,很少花時間去運動,一天下來,都覺得頸椎不舒服,腰酸背痛,遇到這種情況,不如花幾分鐘跳一下繩。因為我們在跳繩的過程中,全身的骨頭都在運動,有效的舒緩腰酸背痛的癥狀。 ... 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在疫情面前,無法奔赴前線,但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勤洗手,多加鍛鍊,提升自己的免疫力,為擊敗病毒,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特殊時期,大多數有氧運動比如跑步游泳騎車等都沒辦法做了,但先無氧後有氧是最好的健身方式。所以我在家裡有氧運動換為跳繩+HIIT(較高強度,初級者需謹慎),而無氧運動則為針對自己塑形需求的keep上的馬甲線養成+瘦腿訓練+美麗芭蕾的天鵝臂教程等。這樣結合來做,以達到較好的健身效果,增強免疫力,科學防疫! 聆聽音樂 治癒心靈 在家的日子裡 音樂常常與我作伴 在抗擊疫情的大後方 音樂也在治癒著我們 聆聽抗疫歌曲 我們的心也收穫感動和力量 ... (《武漢伢》mv截圖) 「街道口的風,撩醒了夏蟲 竹床上的小孩兒做著夢 熱乾麵糊湯,一樣的吃相 海角天涯流淌唇齒香 …… 這是我的家,我們守護它 黃鶴樓的詩,爛熟在嘴巴 如果有一天,它也需要我 搭把手,就過了 ……」 ...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我就被深深地感動了,這是所有武漢人心底的呼聲,待疫情結束,暢快地吃上一碗最愛的熱乾麵,再去看武大漫天的櫻花飄落。 ... 武漢病了,就如同人身體的某個器官生病了一樣,全身都會有感覺,全國人民的心也都牽掛著武漢。同樣的,治病需要全國協調統一行動。這個春節,我們見證了中國力量,見證了中國速度,見證了中國智慧!加油,武漢一定能;加油,中國一定行! 觀賞電影 放鬆心情 一部電影,一段生活。優秀的影片可以幫助心靈成長。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觀影喜好,對同樣的電影可能有不同看法;即使對於一個人來說,一部電影每次觀看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瀏覽各大門戶,那些想看的電影,一部部排好,從國產佳片看到大洋彼岸的好萊塢。在電影的世界裡,足不出戶也能「環遊世界」! ... 這部電影取材於新中國成立70年來經歷的無數經典瞬間,以一個個普通人的鮮活視角講述新中國發展的壯闊歷程,演繹了七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動人故事,以小人物見證了大時代,獻禮祖國七十周年華誕。 眼下我們的祖國正處在抗擊疫情的關鍵階段,更需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共克難關,希望這部電影能帶給大家更多信心,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能打贏這場防疫戰,我們的中國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 「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革命萬歲,愛國無罪」等,像一把把利劍般,狠狠的扎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強大,振興,自由,博愛,等一面面旗幟在我們的精神上揮舞,直至今天,愛國仍是我們身為中國人,最浪漫的情懷。也是中國人行走在世界之林里,最驕傲自豪的通行牌! 這個寒假我在家裡又一次回顧了《建黨偉業》這部電影,透過電影更是看到了先輩們為了新中國、為了共產主義的實行做出的努力,從而誕生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該片大致分為三個部分: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和中共建黨。講述了從辛亥革命到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具有史詩性的重大歷史事件。在短短兩個多小時內,將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的歷史清晰明了的展現出來,將我們帶回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 利用這段時間我重溫了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每看一次都會感到震撼。電影立體展示了中國的強大,也為觀眾帶來了立體的震撼。「少年強中國強」,時代為年輕人及更多人提供了選擇的機會和權利,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要努力學習,認真科研,貢獻自己的價值。祖國,我愛您!祝福您的明天更加繁榮昌盛、富強偉大!「我是中國人,我自豪、我驕傲」! 閱覽百科 縱觀天下 足不出戶時,眼前就是你的世界。 利用資源,閱覽百科 也能縱觀天下,收穫良多。 ... 在各式各樣的百科中,我們經由網絡一路向南,走過茶馬古道,輕嗅跋涉千年的茶香;靜立吳哥窟中,瞻仰那些悠悠歲月中不滅的虔誠。轉身向北,是莫高窟遙遠的對望。抬眼,布達拉宮沉默地矗立,披戴萬里天光。 ... 翻開故宮的照片,在這明清的琉璃瓦里,那些被我們稱作歷史的東西,可以被真實的觸摸。當晨光灑向太和殿,朱紅的大門緩緩打開,白玉的階梯留下了古老的痕跡,仰起頭那藍天雲霞的穹頂在訴說著故宮的歷史,一幕幕在眼前快速的流轉。 欣賞攝影作品,是對心靈的沉澱。這場戰疫呀,就像是黑夜帶給人的哀怨,它會慢慢隨著光明暖春的來臨而消失。而就算是黑夜,千萬Duters就像那點點星辰,絢爛著夜空。若不是身而為人,我願化作一顆星,永遠伴隨著寰宇。 熱愛勞動 下廚烹飪 居家防疫的時間,是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時間。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要勤于思考,勇於實踐,從生活細微之處進步成長!不如就從學習烹飪開始,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強化技能,增強親情互動,體會成長,一起看看Duters的廚藝吧~ ... 居家防疫這段時間,我在家裡學習製作美食。 ... 即使在家裡也不會睡懶覺,早起給自己做一份豐盛的早餐也不錯。第一次用麵包機的人,有點不熟練,但味道還可以。 ... 這應該算得上是人生第一次下廚吧,從去超市買菜開始就處於完全新奇激動的狀態。土豆絲大體叫做土豆塊吧,金針番茄湯好像太酸了點,不過可樂雞翅還是恰到好處的,蛋撻賣相我很滿意噠,就是甜味太淡了一點,沒關係可以當做減肥吃(並不是)。紀念第一次下廚,成功! ... 經過多方面的嘗試,我成功掌握了最佳的時間和火候。品嘗到了自己動手做的蛋糕,成就感滿滿。 培養興趣 提升自我 天下之大,有心者成傑,一室之居,有志者成才。戰疫打響,雖然沒有自由身,卻可憑著積極向上的心態,以學習充盈自我,以技能開闢新徑。 各路技能紛繁,它們都為足不出戶的我們帶來精神與身體上的進步,讓我們在一次次實踐中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利用「宅在家」的日子,我們可以錘鍊舊技能,準備相遇更上一層樓的自己,也可以開發新技能,在學技能的過程中滿載而歸,受益終生。 ... 幽幽一室,青青綠植,研磨構圖的功力,探索光影的奧秘,並不需要什麼壯闊的風景,一窗一草,都能成為學攝影時美妙的風景。 ... 居家防疫,思來想去還是重拾舊業,畫點東西聊作消遣。我沒有接受過所謂的專業訓練,畫工也很粗糙,不過是找個方式消磨時間罷了。繪畫能讓我精神專注,一旦起筆,疫情所困無法出門的無聊就被拋之腦後了。在我看來,生活就像張寡淡的白紙,需要我們自己為它填上色彩與圖案。 ... 琴弦顫動,指尖輕挑,專注本身的魅力最為迷人。利用「在家」時間,學習一種樂器,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技之長。 ... 打開PS,做一張簡潔明快的海報,收穫技能,也充實了慢時光。 巧用科技 課外學習 「去留無意,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努力填塗的時光回想起來永遠是五彩斑斕的。一起加油吧,除了線上學習課內知識,Duters還充分利用時間進行課外學習。截至19年8月底,我國慕課學習人次已達到2.7億。你,是否貢獻了一抹色彩呢? ... 大連理工大學團委這堂來自武漢雷神山醫院戰「疫」一線的「貢獻大連力量,共築戰疫長城」特別團課開講,Duters在線上認真聆聽了劉志宇教授來自武漢雷神山醫院鏗鏘有力的聲音。這堂團課一經推出,萬餘名青年學生線上聽課,並引發熱烈反響。 大家紛紛在留言區表達了自己對醫護人員的敬意以及對戰」疫「早日勝利的信心:「全部聽完了讀完了很感動,內心充滿了敬意,也備受鼓舞,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字字真切,滿屏的感動,待春暖花開,願海蠣子們平安凱旋!」 ...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穿著心愛的球衣,足不出戶的日子裡,也要用學習打響戰「疫」。「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比如在Duters熟悉的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就能輕鬆找到各大高校的國家精品課程,供大家加足馬力,朝著自己的理想出發。學堂在線、優課聯盟、智慧樹等這些教育部推薦的慕課平臺同樣能給大家帶來一手資源。四六級?計算機二級?雅思托福?凌水河畔再相會,即更刮目相看! ... 從剛開始被一堆電路元件、電路圖、公式,弄的暈頭轉向,到慢慢也能跟著老師的講解看懂電路圖做會一道題,學習的樂趣就在於收穫知識的獲得感,而預習的樂趣就在於提前感受到這份充實。老師在網課中說:「電路理論是一門美妙而又神奇的學科!」大概這就是洞悉電路內在的所感悟到的高深和通透。 ... 身處數據時代、智能時代,完全不必害怕沒有課上。各類軟體,各種課程,在線教學還有互動功能,絲毫不輸給課堂體驗。慕課平臺應有盡有,為我們提供特色課程。讓你在家也能贏在起跑線。 北國的冰還在慢慢融化,南望群花卻已含苞待放 我們的心掛念著武漢,我們的信仰沐浴著陽光 在這特殊的時刻,儘管我們只能待在家中 但Duters依然可以大有作為 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待那百花齊放時,定艷勝群芳 內容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團委微信公眾號 圖文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學生會 校舞蹈團 學部(院)團委 編輯:白書彬 校對:徐一丹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7RaemR3.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5473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太平區頸部緊繃酸痛中醫推薦太平區小兒過動治療有效中醫診所豐原睡眠品質變差看什麼科
霧峰心臟無力感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大雅強迫症治療中醫 Dcard推薦的中醫診所台中手抖看什麼科 大里腎臟功能異常改善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中醫診所大雅壓力大改善中醫診所 南屯頭暈改善中醫診所 治療有成效的中醫診所太平區白天賴床睏倦看什麼科 西屯情緒緊張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治療效果不錯的中醫診所